法律:微信公眾號文章惹糾紛 滴滴索賠165萬

source:北京新浪網 /海淀法院 2017-05-17
因認為對方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的文章侵犯了「滴滴」的名譽權,小桔公司、滴滴無限科技公司及滴滴出行公司共同將陳先生及銳浪公司訴至法院,索賠165萬元。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原告訴稱,小桔公司是「滴滴」商標在第9類計算機軟體等商品上核准註冊的商標專用權人,以及「滴滴出行」APP的經營者和權利人。滴滴無限科技公司是「滴滴」商標在第39類運輸服務等服務上核准註冊的商標專用權人。滴滴出行公司是「滴滴出行」字型大小的權利人。三原告是「滴滴」品牌的關聯公司,且均為「滴滴」相關商標的權利人或被許可使用人,共同享有「滴滴」品牌的聲譽。
2016年10月9日和11日,被告陳先生先後在其註冊和經營的微信公眾號「海松ta說」發佈了標題為《滴滴已死》、《再談<滴滴已死>:沒有歷史觀,程維們走不到最後!》的兩篇文章,並在上述文章中就三原告的公司運營現狀、成本與價格、管理與服務等方面發表了嚴重事實的內容,對三原告進行誹謗。例如,在文章中聲稱「滴滴模式已被驗證失敗」、「滴滴發現通過改善叫車效率根本優化不了成本結構,於是只能漲價」、「導致滴滴實質是一個不規範的計程車公司…但是卻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在兩三年內…然後提供有限的服務」、「而用戶顯然對超過20%,又缺乏透明度的收費方式存在極大不滿」、「滴滴們在客服上如此缺乏進取心讓人深感遺憾,僅靠一套評價機制,漏洞很大」。除此之外,被告陳先生還使用主觀色彩強烈的語言侮辱三原告。例如,文章中有 「作為一個信息服務平台,…除了政府之外,還有什麼人敢這麼做」「兩三年內通過惡性補貼擠掉競爭對手,…這是極其投機和缺乏商業道德的行為」等表述。而被告二銳浪公司在其註冊和經營的微信公眾號「孵化之家」轉載了被告一發佈的《滴滴已死》這篇文章,還惡意地將文章標題更改為《滴滴已死:偽分享經濟徹底破產》。
原告認為,「滴滴」在三原告多年的運作下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出行領域中具有極大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品牌,其經營的滴滴專車、滴滴快車等服務均具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兩被告的涉案文章中歪曲事實,使用主觀色彩強烈的侮辱性語言侮辱、誹謗三原告,主觀惡意明顯,構成了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涉案文章發佈后,被眾多媒體轉載,且在互聯網上廣泛、迅速傳播,使得一部分社會公眾對三原告的名譽產生了負面評價,給三原告的商業信譽造成了不良影響,也間接的損害了三原告的經濟利益。因此起訴要求二被告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恢復名譽並賠償經濟損失165萬元。
目前,本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關鍵字:微信公眾號 發表文章 滴滴 侵權訴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