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小小"老牌"躲在"中國黃金"中間 不當使用標識需承擔法律責任

Source : 北京新浪網 中國經濟網上海 記者李萬祥 通訊員陳穎穎 2016-09-28
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集團黃金珠寶公司」)認為李某經營的金店使用「中國老牌黃金」標識侵害了其「中國黃金China Gold及圖」註冊商標,遂將該金店告上法院。楊浦法院一審認定金店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並判決金店經營者李某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7.2萬元。李某不服提起上訴,近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中國黃金」:「中國老牌黃金」侵犯其註冊商標專用權
2015年5月到8月,有多位消費者在逛街時進入酷似「中國黃金」的「中國老牌黃金」店鋪中購買了金飾品,但是回家后仔細查看下都發現標籤上寫的不只是「中國黃金」四個字,在「中國」和「黃金」的字樣中間有個很小的「老」圖案,圖案極其不顯眼,之前完全沒有注意到,心生疑慮之後,有消費者向「中國黃金」發郵件質疑相關情況,也有消費者向媒體爆料,報紙刊登了相關新聞,這些情況引起了「中國黃金」的注意。
2015年7月,「中國黃金China Gold及圖」註冊商標的許可使用權人中金集團黃金珠寶公司工作人員在公證員的監督下,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在李某經營的金店購買了黃金吊墜一個、白銀吊墜一個、翡翠吊墜一個,並取得了相關發票。李某經營的金店門頭、店招上均使用了「中國老牌黃金」字樣公證購買的三件飾品的產品標籤、包裝袋及購物發票上亦均標註了「中國老牌黃金」字樣。
中金集團黃金珠寶公司認為,李某在經營的金店門頭、店招以及所售產品標籤、包裝袋、購物發票等上使用了「中國老牌黃金」標識,涉嫌侵犯「中國黃金China Gold及圖」的註冊商標專用權,使普通消費者認為其購買到的商品是「中國黃金」授權的商品,造成不良影響,遂將李某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李某停止侵犯涉案商標權的行為,並賠償中金集團黃金珠寶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50萬元。
李某:「中國老牌黃金」系合法授權取得
李某認為,根據商標法相關規定,「中國」兩字不能作為商標註冊,「黃金」作為通用名稱也不得註冊,所以案外人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曾申請註冊「中國黃金」文字商標亦被駁回,其註冊商標「中國黃金China Gold及圖」也應被宣告無效,因此其經營的金店對涉案註冊商標亦不構成侵權。另外,李某經營的金店使用的「中國老牌黃金」字型大小名和「老」牌商標,繫於2014年7月通過案外人莆田民友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合法授權取得,他並不知曉其商標涉嫌侵權,一審審理中,該金店已註銷,所以根據商標法相關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中金集團黃金珠寶公司反駁認為,其涉案商標系經國家商標局依法核准註冊的有效商標,李某經營的金店使用的商標與涉案商標近似,侵害了涉案商標的註冊商標專用權。另外,李某並不屬於商標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可以免責的銷售商,而且涉案商標具有一定知名度,李某作為黃金銷售者,不可能不知道涉案商標。
法院:標識中的主要識別部分涉嫌侵權
上海知產法院審理后認為,「中國黃金China Gold及圖」註冊商標經國家商標局依法核准註冊且現在處於有效狀態,註冊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此商標系由中文「中國黃金」、英文「China Gold」及圖形組合而成,就中國消費者而言,中文「中國黃金」系其主要識別部分,並且通過案外人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和中金集團黃金珠寶公司的長期使用和宣傳等,此商標已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顯著性,與商標權利人之間建立了特定的聯繫。李某在經營的金店店鋪門頭、店內店招、銷售憑證和產品標籤等上使用「中國老牌黃金」標識,該標識中,「中國」、「黃金」以較大的字型大小位於「老」圖形、小字型大小的「牌」兩邊,而「中國」、「黃金」與涉案商標的主要識別部分「中國黃金」相同,容易導致混淆,故其行為侵犯了涉案商標的註冊商標專用權。
另外,李某認為其根據相關法律應該免除賠償責任,法院通過審理認為,其侵權行為不適用該法律規定,不能免除其應承擔的賠償責任。鑒於中金集團黃金珠寶公司沒有證據證明李某的侵權行為使其遭受的實際損失,李某經營的金店因侵權而獲得的利潤亦無法確定,一審法院酌情確定李某賠償中金集團黃金珠寶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7.2萬元,並無不當。
據此,上海知產法院依法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不當使用標識侵犯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本案審判長吳盈喆告訴記者,商標是區分商品或服務來源的標識。審判實踐中,在對商標侵權行為進行認定時,法院一般會從被控侵權商品與註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屬於相同或類似商品、被控侵權標識與註冊商標是否相同或近似、註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等方面予以考量。
本案中,涉案商標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李某雖然從他人渠道獲得 「老」牌商標的授權,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卻突出使用了與涉案商標主要識別部分「中國黃金」相同的「中國」、「黃金」字樣,容易使消費者產生混淆,誤認為自己購買的是中國黃金集團的商品,據此法院判定李某的行為屬於商標侵權行為。
在此法官也想提醒廣大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要有知識產權意識,不要簡單的認為,自己使用的標識與他人的註冊商標不相同就不構成侵權,不當使用標識落入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保護範圍的,依然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經營者切不可為追求小利而「傍大款」,最終卻損失了經營誠信之根本。
關鍵字:中國黃金 CHINA GOLD 商標註冊 中國老牌黃金 商標侵權 主要識別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