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創新:“中國製造”專利為何難“變現”?

Source :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5-10-26
“中國製造”每年的商標申請量,長期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但為何少有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美國一項專利交易涉及金額可達數百萬美元,為何在中國,每項專利平均交易額僅2萬元人民幣?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提出的背景下,關於智慧財產權商業運營的話題,近來成為資本界和業界關注的焦點。
中國智慧財產權界學術泰斗、中南財經大學吳漢東教授認為,“智慧財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財富,是構成企業無形資產的重要基礎。雖然從數據上看,中國企業獲得了不少智慧財產權專利,但這些專利卻沒有最大化地發揮價值。”換句話,企業沒有很好地通過業化、商業化和資本化的方式讓智慧財產權“變現”。
中國智慧財產權界學術泰斗、中南財經大學吳漢東教授認為,“智慧財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財富,是構成企業無形資產的重要基礎。雖然從數據上看,中國企業獲得了不少智慧財產權專利,但這些專利卻沒有最大化地發揮價值。”換句話,企業沒有很好地通過業化、商業化和資本化的方式讓智慧財產權“變現”。
以智慧財產權商業化為例,吳漢東,這其中包括智慧財產權運營的轉讓、許可使用、質押和信托。“如今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交易特別是專利交易,一年所涉及的金額達數萬億美元,一個專利甚至可以達到數百萬美元。但是在中國,專利的交易額度非常有限,據我所知,中國專利的平均交易額度僅有2萬元人民幣。”
從企業的核心技術研發上看,中國企業雖然比以往有了很大進步,但是原創性、基礎性的發明創造卻遠遠不夠,中國企業參與全球規則制定,參與全球交易的能力也不足。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無論是業界、私營部門還是商業組織,還沒有建立起高價值的智慧財產權這個概念。
智慧財產權的商業運營,必須依靠業支持,企業的深度參與。”業內人士建議,企業進行智慧財產權商業運營,首先可以通過自主研發、創造和積累專利,或通過運營、收集和購買專利,成為專利的“開發商”。第二步,則是要通過專利交易、許可和轉讓,成為專利的“交易商”。“一句話,企業只有成為專利的軍火商,從儲備到交易,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無形財富的最大化。”
南方日報記者 鄧翔
photo via GotCredit , cc license.
關鍵字:中國 智慧財產權 價值 專利交易 許可 轉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