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山寨家電「傍名牌」的罪與罰
SOURCE:新浪台灣/ 新浪科技 2018-09-03
近幾年,家電行業出現了一個尷尬的現象:假冒產品層出不窮,「傍名牌」現象大量存在。
包括格力、康佳、長虹、三星、夏普、老闆等知名品牌,均不斷遭遇假冒。其中以松下的假冒者最為猖獗。有些傍名牌的企業專營店甚至開在了松下正式授權的家電專營店旁邊,價格便宜一半、銷量高出一倍,讓松下正牌經銷商苦不堪言,甚至有的不得不關門歇業。
實際上,山寨、假冒品牌產品現象在中國家電市場存在已久,在今年還出現了一輪反彈高潮。一時間,深圳博世、三星上海電氣、海南小天鵝不斷冒出,家電行業中小品牌林立,好不熱鬧。但細細追究,其背後的企業大多是未在工商註冊的非法企業。
隨著「傍名牌」的泛濫,品牌廠商深受其害,其被大量的假冒傍品牌包圍,信譽度被破壞,市場份額也受到極大擠壓。存有安全隱患的家電產品更是危及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不過,在利益的驅使下,這條產業鏈還是異常繁榮。部分代工廠商,為了生存和盈利,做起了「代工貼牌」的生意,為眾多山寨、假冒家電品牌提供代工業務,也成為山寨家電品牌泛濫的幫凶之一。
然而,目前,由於商標維權存在舉證難、成本高、賠償額低等問題,家電企業的維權之路走得異常艱難。消費者維權也程序繁雜、難度較大。
傍名牌、假冒現象猖獗,歸根到底,還是造假者的違法成本太低。面對格力、松下、三星等企業在中國家電市場的境況,相關部門還需加大對中國市場上假冒、傍名牌行為的打擊力度。畢竟這種行為與當前國家倡導的家電等消費品綠色環保、尊重知識產權不相吻合。假冒品不但侵犯了商業規則的道德底線,是變形的商標侵權,同時也遏制了國人的創新能力。對於此類行為,相關部門應列出黑名單、予以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