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致胜心法/智财权布局 新创必修课
SOURCE:经济日报 简荣宗 2017-05-21
日前跟一群青创的朋友到深圳出差,考察当地的创业环境。刚好在有电子第一街之称的华强北商场中,看到了「租借式的充电宝机器」(按:充电宝就是台湾所称的移动电源)。
跟之前很火热的共享自行车模式类似。「共享充电宝」一般情况下的使用流程也是透过「手机扫码」、「注册」、「交押金」以及「使用充电宝」等步骤。
目前共享充电宝模式分为「机柜式租赁机器」和「桌面固定式」两种。租赁机器方面,以来电科技、街电科技等公司为代表。租赁机固定,可带走实体充电宝充电后归还;另外还有以小电科技为代表的桌面固定充电宝,机端联机充电,但无法把它带走。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充电宝现在又不贵,基本上人手一个,为什么还需要移动的充电宝?但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耗电量极高,充电是一种「高频的刚需」。然而传统的充电宝除了携带不方便外、蓄电量也有限,所以「共享充电宝」的出现,填补了这个市场。
不过,共享充电宝也不是毫无缺点。不但服务的人数有限,受摆放位置的商家影响也大。再来,因为充电宝本身就属于易燃物品,若本身质量不高,再加上频繁被使用,也存在极大的安全性考虑;另外就是数据安全性以及押金使用等问题。
不过,共享充电宝确实是属于继共享单车后VC「资本的风口」。继小电科技宣布获得金沙江创投、王刚领投的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后;街电科技近日也宣布由IDG资本、欣旺达领投的亿元级人民币A轮融资。另外,来电科技也不遑多让,其近期也获得由SIG和红点创投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
资本的投入,其实是为了筑起「竞争的壁垒」。 小电科技的领投方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就曾表示「在他看来,今天移动互联网创业风口非常短,快是核心,超过三个月就基本上没戏了。」所以拿到投资的创业者,可以迅速短期内扩张,建立起「资本的壁垒」,领先其他竞争对手。
但除了拿到融资外,面临对手的竞争,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遏止其迅速的扩张?答案是「知识产权的布局」。
前面提到的来电科技,已于今年3月底对竞争对手街电科技和湖南海翼电商提出专利侵权诉讼,涉及的专利前后共计六项,目前此案件正在深圳法院审理中。
事实上,透过查询系统搜寻后发现,来电科技共申请32项专利,大部分与移动电源自动租赁设备、移动电源的租借方法,系统及租借终端相关。可见该公司在创业初期,就很注重整个商业模式与流程的知识产权布局。
虽然前述专利侵权诉讼的结果还未出炉,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充电宝的知识产权战争已经开始。
互联网的创业,由于无国界且传播速度快。因此许多创新一旦出现,必定就会有大量跟随者出现,对于初创企业的伤害非常大。因此,如何做好知识产权布局,是创业者除了想办法融资之外,也不得不重视的课题。
(作者是瀛睿两岸暨创新顾问公司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