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世界大战-从专利分析看智能制造 台湾的机会与挑战

SOURCE: 工商时报
全球已开发国家受到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影响,正遭逢就业人口数下滑造成生产力衰退危机,加上近年工资高涨、汇率波动的影响,进一步迫使制造业者寻求多元弹性制造能力。
国际大厂Siemens、National Instruments、Rockwell Automation等,正着手开发串接制程价值链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设计、产线规画、生产现场、机械控制、生产操作、生产管理进行无缝接轨。
市场信息显示,智能制造生产设备具有感测、分析、决策、控制等功能,是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过程中,传感器、智能诊断和管理系统,透过有线/无线网络互联,进行现场制程数据传递、分析与监控,使得由独立、分散的程控系统升级为智能控制系统。
美、德囊括
重要技术专利权
智能制造主要是运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特定工厂执行智慧分析、智慧诊断与智慧控制,协助厂商解决智慧自动化产线实际发生的问题。由此,通过智能制造,生产智能产品,形成智能工厂。
台湾在智能制造产业结构相对不完整,现阶段厂商应积极构思关键技术导入与技术合作良策。可以针对智能制造美国核准专利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智能制造领域国际研发能力,了解智能制造重要专利权利人专利布局及对产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首先,就智能制造专利权所属国家别分析,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及日本。其中,美国专利权占比达77.2%、德国占比7.8%、日本占比2.7%,合计达87.7%,然而台湾占比仅1.1%。
其次,智能制造国际大厂重要技术项目布局,专利主要集中在控制系统,其次根据专利多寡为软件开发、多台计算机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校正、多任务通讯、数字数据处理系统─输出/输入、错误侦测/修改、影像分析、通讯─电气讯号处理、数据库/数据探勘/档案管理、人工智能、电信、数字通讯、信息安全等,且智能制造重要技术项目专利权多已被美国和德国大厂囊括。(作者为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
......详续见原文~
(工商时报)
关键词:智能制造 专利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