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先采「工业3.5」混合策略 发挥破坏性创新

SOURCE: DIGITIMES中文网 企划 2016/05/09
来自国立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的简祯富讲座教授,以「『工业3.5』的工业大数据分析」为主轴,阐述制造业如何由「工业3.5」的混合策略和破坏性创新迈向生产力4.0和工业4.0。
简祯富指出,世界各国,举凡德国工业4.0、美国AMP、日本4.1J、韩国工业创新3.0及中国制造2025,都是藉由拿回ROI较高的制造(此指与其他产业相比),并推动先进智能制造以带动整体经济起飞,解决贫富差距扩大、年轻人高失业率等社会问题。
根据德国的定义,工业革命共分四阶段,不同阶段分别由蒸汽机、(屠宰场)流水线、晶体管暨集成电路、虚实化系统(CPS),其中第一、三阶段都有明确的推动性技术(Enabling Technology),反观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目前进行中的「工业4.0」则无;简祯富认为,有志迈向工业4.0的企业务必有所体认,工业4.0和工业2.0相同,并非从无到有的全新里程碑,而是奠基于工业3.0和工业1.0所衍生的产业结构转变和技术管理要求,所以要想实践工业4.0,绝非靠着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购置便可一步到位,还涉及管理、组织、产业等其余层面问题。
仅管工业4.0与丰田生产方式都是「后拉式」生产体系,有需要时才依所需数量生产所需产品,但工业4.0更要求有获利能力的「单个生产体系」,强调不同生产线连在一起,灵活运用传感器、物联网、云端、解决方案服务,随时交换大数据,按照客户需求随意改变供货商与生产程序,就像现在兴起的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如大陆的电商「必要」的商业模式,实现符合成本效益的订制生产;因此工业4.0主张透过技术应用,实现整个制造和价值网络的革新。
详续~见原文~
关键词:工业4.0 传感器 物联网 云端 解决方案服务 C2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