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唯有创新 台湾才能摆脱「五低一高」困境

Source: 工商时报 李沃墙淡江大学财金系教授兼两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2
有道是:「10年河东、10年河西,30年风水轮流转」。在漫漫的历史的长流中,没有永远的荣景。曾是亚洲第一的日本,在染上「日本病」后,早已陷入长期失落的阴霾中,虽安倍上任后大举推行「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如今看来,却也是孤臣无力可回天。
所谓「日本病」的症状就是经济失去成长动力,进而呈现长期停滞或衰退的现象。其实,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拉加德也在2014年会中提出,全球经济成长可能已陷于低信心、低成长、低通膨的「新平庸时期」。令人忧心的是,眼前的台湾却已出现低利率、低成长、低所得、低通膨,低出生率及高老化的「五低一高」新常态;若不即刻正视及解决,恐步入日本后尘。
四、低通膨:油价崩跌、实质薪资未提升、企业与家庭开支减少,拉低物价水平,全球面临通缩危机,台湾亦难以置身度外。据主计处统计,近五年的平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年增率仅1%,去年还出现负成长。五、低出生率及高老化:台湾属于新兴市场国家,人口老化的速度较已开发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国发会最新的推估,台湾人口出生率因不及1%,10年后将进入负成长;2060年将成为全球人口老化名列前茅的国家。又劳动部统计,台湾的劳动参与率仅58.5%,远低于新加坡67%、美国62.9%等,位居全球末段班。
笔者以为,在传统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无力下,台湾若要摆脱「五低一高」的窘境,唯有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创新,成为经济成长新引擎。全球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创新策略,可为借镜。如中国近年来以「互联网、科技产业、创业、创新」为经济发展主轴,并喊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达成降低失业率、提升人均所得、维持经济成长的目标。君不见,物联网、社群媒体、行动通讯、大数据分析及云端计算的崛起一举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消费者行为及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内需的消费及投资,更带动出口成长。大陆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额在13年内突破人民币3兆,一举超越60年的沃尔马;支付宝、余额宝、P2P贷款、群众募资等互联网金融更无所不在。这种破坏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成为一股热潮,也为低迷的经济带来一丝曙光。透过创新刺激投资及消费需求,并提升薪资所得水平,除可避免长期的通缩疑虑,亦有助于经济成长,将经济由负向循环转为正向,不致于重蹈日本覆辙。
(工商时报)
关键词:创新 物联网 社群媒体 行动通讯 大数据分析 云端计算 破坏式创新 互联网 商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