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品牌:英山云雾,10年商标争夺的痛与思

Source: 北京新浪网 2016-03-15 ( 原标题:英山云雾,10年商标争夺的痛与思-湖北日报讯 记者 周芳 张茜 通讯员 江中祥 彭为红 阚海舟)
品牌的魔力,人皆领教。市场称它是通行的名片,行业称它是产业的支点,农民称它是致富的纽带,专家称它为竞争的核心。
在湖北农产品商标的品牌发展历程中,有苦恼,也有喜悦;有教训,也有反思。
今日起,本报推出《湖北农产品商标观察》系列报导,带您探寻商标背后,产业发展的故事与思考。
人生有多少个10年?
过去的10年,英山茶农和工商部门一直为「英山云雾茶」商标奔走呼喊。
2月26日,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对「英山云雾茶」商标争议案终审判决:撤销武汉云雾茶公司在「茶」商品上商标专用权。
这一刻,茶农们如释重负。历经10年艰辛,他们苦盼多年的品牌终将回归故里。
10年一案,全国罕见
英山,以茶为傲。
英山云雾以「形美、色绿、香高、味醇」闻名。从1992年起,每年4月20日,英山都要举全县之力举办「英山茶叶节」。20多年来,风雨无阻。
热热闹闹的茶叶节办了一年又一年,但等回过神来申报商标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2006年9月,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向国家商标局申报「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时被告知,该商标已被抢注。
消息传来,英山茶农彻底懵了。「英山云雾茶自古就是英山人的,怎能被外地人抢注?」
原来,一个连年受邀参加英山茶叶节的武汉商人偶然发现,该县只一门心思办节,不曾注册商标。该商人立即向国家商标局抢先注册,还一并注册了「庐山云雾」、「安溪云雾」、「五峰云雾」、「普洱云雾」等全国各地名茶商标。「商人此举有恶意抢注的嫌疑。」英山县工商局及当地茶叶办负责人誓言,一定要早日帮茶农获得商标注册专用权。
一场旷日持久的商标争夺战,从此上演。
且说尴尬,卖品牌还是卖树叶
这10年,英山茶农用「尴尬」来形容自己。「看着省内采花毛尖、萧氏、恩施玉露一家家企业大张旗鼓宣传的时候,我们多少有点遮遮掩掩。」英山县茶叶办副主任何青松说,宣传吧,品牌是别人的,是花自己的钱帮别人办事;不宣传吧,行业竞争激烈,茶叶卖不出去,尴尬。「现在公司生产的茶叶全靠贴牌。」湖北金雷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训说,公司有5000亩基地,主要生产白茶、红茶、绿茶。他举例说,白茶一斤800元卖到安吉,被贴牌后1600元每斤投放市场;红茶一斤300元卖到福建,贴牌「金骏眉」一斤能卖到1980元,卖到信阳贴牌「信阳红」也能卖到800元。
「并不是英山茶质量不如人,吃亏就吃亏在没有自己的品牌。」杜训说,别人卖的是品牌,英山茶农卖的是树叶,尴尬。
英山茶农的尴尬不止于此。
数据显示,英山从事茶产业人数13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0%以上。截至去年,该县茶园面积25万亩,茶叶产量2540万公斤,产值14.1亿元。
一个产量、种植面积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的茶叶大县,却不能在产品包装上,堂堂正正写下「英山云雾」四个大字。
十二上北京,夺回品牌
为夺回品牌,英山人全力以赴。
该县出台了英山云雾茶生产标准;请来中国茶业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为英山云雾茶题字助威;英山云雾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几经努力,国家商评委裁定武汉云雾茶公司注册无效。然而,对于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武汉云雾茶公司不服,于2015年6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年8月10日,一审判决将武汉云雾茶公司的「英山云雾」商标的「茶、咖啡」2种商品予以撤销。
对这一判决结果,武汉云雾茶公司再次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2016年2月26日,高院的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至此,「英山云雾茶」商标案,尘埃落定。「从商标图案设计、征集、异议、申请、求助、呼吁到异议复审,10年来,茶叶协会和省市工商局的同志们一起,十二上北京,全县上下耗费巨大的精力。」英山县工商局局长余意说,10年一案,在全国也是少之又少。
风起云涌,风来了就够了么
去年底,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换届。湖北英山云雾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雪平当选为新会长。
「协会成立的前10年打了10年官司,如今交棒,深感责任重大。」叶雪平说,在10年「等风」的日子里,英山茶农对品牌的渴求已融入血液。
终审判决下达的同时,英山工商已推动「英山云雾茶」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工作;
「英山红茶」、「英山白茶」标准制定出台后,立即启动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力争用5年时间申报成功;
计划5年内新发展茶叶商标60件以上,把已有的野山香、志顺等茶叶品牌打造成「英山云雾茶」母品牌旗下的著名子品牌。
「目前,协会与政府已完全脱钩,全面走向市场。」叶雪平说,协会专门成立了英山云雾茶营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市场运作经营品牌。
迎回品牌是为了用好品牌。下一步,茶叶协会将按照「统一母品牌(英山云雾茶)、突出子品牌(企业品牌),母子品牌联动」的办法,做强品牌。
曾经,英山茶农经历的尴尬都归结为没有品牌。如今,风来了,就够了吗?
盘点家底,英山现有茶叶加工户720家、茶叶经营户1200户,茶叶合作社55家。然而,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尚无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零散,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现代化程度不高,是制约英山茶产业发展的短板。这些课,得一步步补。
会种茶,会做茶,但不会卖茶,更不擅长讲故事。如今卖茶叶,早已从卖产品走向了卖文化。这些课,也得一步步补。
思考,萦绕在英山茶农的心头。似警钟,长鸣;似藤条,鞭策。
关键词:中国商标品牌 企业名片 产业发展 英山云雾 湖北 茶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