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创新思维/打击仿冒品 须建立国际准则

Source : 2016-02-24 00:56 经济日报 彼得.赛克(Peter Zec)
世界各国、所有产业皆面临「仿冒品」议题,没有商业市场能幸免。从厨房刀具、时钟到牙刷,几乎全球所有成功产品,都经由各式手段被抄袭;智能型手表这类穿戴装置更不在话下,仿冒风潮正席卷全球。
1977年以来,甚至出现德国山寨产品大奖「Plagiarius」,广邀全球公司行号、设计师与发明家将原创产品与仿冒品一并参加充满讽刺意味的仿冒产品竞赛,从那些偷窃他人创意的产品中,选出「最佳山寨奖」。
模仿来自于人类深切的需求,仿效过程同时是学习新技术的途径;唯独当模仿被滥用,变相与经济利益冲突时,才会使人反感;非出于尊敬或好学的抄袭,如同于制造祸害,造成他人经济利益的损失。
全球化经济下,如雨后春笋般的山寨产品现象,对商业行为是一大威胁。问题症结出于剽窃他人创意者,通常不会被处以沉重的罚则。在我看来,要打击盗版产品,必须更有效率地建立一套通用于国际的标准。
产品仿冒潮猖獗成长,为产业与设计发展带来挑战。每项新产品发明背后,都来自于一个个重大且勇敢的决策,不保证等同于好的经济获利;创新意味存在失败风险,相对循着「高获利-低风险」口号的模仿者,选择最简单途径,盗取并利用产品设计创意,而非付出成本投资在设计研发。
备注:
cover photo via , plagiarius.de
关键词:山寨产品 仿冒行为 设计价值 工业产权 发明专利 产品版权,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