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苹果的新专利,全固态电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Source : 作者 雷锋网 | 2015年12月23日
在 2015 年的 11 月份,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公司(Apple)一项与固态电池充电技术相关的新专利,这次是易携装置的固态电池充电技术。
实际上,自 2012 年来,苹果公司就已经积极开始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专利,期待能把这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有柔性潜力的新型电池用在 iPad、MacBook 等装置以及以后将要发展的柔性电子装置上。
那么到底全固态电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会引起苹果公司的重点关注呢?
什么是全固态电池?
如果通俗地讲,全固态电池就是里面没有气体、没有液体,所有材料都以固态形式存在的电池。而考虑到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我们在这里将预设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当做全固态电池的代表(暂时忽略全固态锂硫等新型电池)。
本文也会着重介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以下将全部简称为「全固态电池」)的各方面,以飨读者。
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结构壳体等部分组成,其中电解液使得电流可以在电池内部以离子形式传导。电解液技术是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现在电池工业中利润很高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很多读者可能发现过自己的锂电池用久后有的会鼓胀,而在更极端的小机率事件下,有的甚至会发生危险(比如近来的扭扭车电池爆炸事件,导致相关的生产企业和电池企业遇到全面的困难)。另外,一般来说,现在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有限制,在 40 度以上的高温下寿命会急剧缩短,安全性能会也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特斯拉 MODEL S 会有一套严格的电池温控系统,就是为此)。
实际上,以上所说的几个安全方面的问题都是与我们现在电池用的有机体系的电解液直接相关的。
而为了解决电池安全问题,提高能量密度,目前科学界和工业界都在研发以及生产全固态电池,也就是把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隔膜和电解液,换成固态的电解质材料。那么说来说去,相较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般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的优点主要有哪些呢?
固态电池有哪些优势?
- 优势之一:轻——能量密度高
使用了全固态电解质后,锂离子电池的适用材料体系也会发生改变,其中核心的一点就是可以不必使用嵌锂的石墨负极,而是直接使用金属锂来做负极,这样可以明显减轻负极材料的用量,使得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明显提高。
此外,许多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可能之前与现有的电解液体系的兼容性并不好,但是在使用全固态电解质后该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纾解。
综合考虑到以上两大因素,全固态电池相比于一般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现在许多实验室中,都已经可以小规模批量试制出能量密度为 300 – 400 Wh/kg 的全固态电池了(一般锂离子电池是 100 – 220 Wh/kg)。
从能量密度的数据上看,或许全固态电池真的有希望让我们的生活从「一天一充」升级到「两天一充」。
另外,电池技术的前进受到电化学规律的制约,其容量上升是有理论极限的,一般很难以一个较大的幅度产生飞越式的、颠覆式的发展。因此建议广大读者擦亮眼睛,一但发现有性能「翻一/几番」,「几分钟充满电」,「成本下降 70%」一类新闻时,要加倍警觉,因为此类新闻宣传误导的嫌疑很大,而背后存在的问题往往总是避而不谈。
- 优势之二:薄——体积小
实际上,体积能量密度对于电池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如果就应用领域来说,要求从高到低是消费电子产品 > 家用电动汽车 > 电动巴士车。
如果通俗地讲,就是体积能量密度高了,因此相同重量的电池才能做的体积更小。
电子产品中的可用空间往往很有限,很多产品(例手机、平板计算机)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体积和重量已经被电池占据,而且在广大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希望对电池进一步提高容量(增加续航)和压缩体积(便携美观和便于设计)的要求下,高压实、体积能量密度最高的钴酸锂(LCO)电池依然是当仁不让的主流产品。
传统锂离子电池中,需要使用隔膜和电解液,它们加起来占据了电池中近 40% 的体积和 25% 的重量。而如果把它们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主要有有机和无机陶瓷材料两个体系),正负极之间的距离(传统上由隔膜电解液填充,现在由固态电解质填充)可以缩短到甚至只有几到十几个微米(µm),这样电池的厚度就能大大地降低——因此全固态电池技术是电池小型化,薄膜化的必经之路。
不仅如此,很多经过物理/化学气相沉积(PVD / CVD)制备的全固态电池,其整体厚度可能只有几十个微米,因此就可以制成非常小的电源器件,整合到 MEMS(微机电系统)领域中。能够制成体积非常小的电池也是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一大特色,这可以方便电池适应各种新型小尺寸智能型电子装置的应用,而在这一点上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技术是很难达到的。
目前许多奈米材料实用的一大关键障碍就在于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过低,导致如果基于这些材料制成产品,往往相同重量下占据体积过大,即体积能量密度偏低,完全无法满足一般工业品的要求。所以现在的奈米(电池)材料科研中往往选择了不报导这方面的参数,原因不难理解。
- 优势之三:柔性化的前景
全固态电池可以经过进一步的优化,变成柔性电池,从而带来更多的功能和体验。
实际上,即使是脆性的陶瓷材料,在厚度薄到毫米级以下后经常是可以弯曲的,材料会变得有柔性。相应的,全固态电池在轻薄化后柔性程度也会有明显的提高,透过使用适当的封装材料(不能是钢性的外壳),制成的电池可以经受几百到几千次的弯曲而保证性能基本不衰减。实际上,以各种穿戴式装置为代表的柔性电子器件是下一代电子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这就要求该产品中的组件同样需要具有柔性,因此柔性全固态电池是科研与工业界中,非常有前景的明日之星。
不仅如此,功能化的全固态电池潜力远不只以上的柔性电池,经过电池材料结构优化可以制成透明电池,或者是拉伸幅度可达 300% 的可拉伸电池,或是可以和光伏器件集成化的发电—储存一体化器件等等——全固态电池所意味的功能上的创新应用前景还有很多,在这方面研究人员与工程师们的想象力会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 优势之四:更安全
做为一种能量储存器件,实际上所有电池在热力学实质上都不可能是绝对安全的。但是电池实际应用中的决定其真正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电池的电极材料特性、电解液的性质,以及电子产品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等。
目前一般商用的锂离子的安全性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在这里用「不够理想」来评价现在电池的安全性,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评价。
影响一般锂离电池的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电极材料特性,比如在大电流下工作有可能出现锂枝晶,从而刺破隔膜导致短路破坏。
- 电解液为有机液体,在高温下发生副反应、氧化分解、产生气体、发生燃烧的倾向都会加剧。
- 电池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小厂家的电池安全性能不达标。
- 电池管理系统不合格,造成电池的过充放,导致危险的发生。.......
关键词:苹果 Apple 固态电池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