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后来者」神州专车的差异玩法

Source:北京新浪网 2015-12-23
由于给出租车市场带来破坏性创新而一直身处舆论风口浪尖,移动出行领域如今依然表现得足够热闹。只不过,相比高举共享经济旗号的Uber、滴滴们,今年1月份才从租车切入专车行业的后来者——神州专车在很长时间里表现得更像是一个「异数」。
于是,作为中国最大租车公司掌舵者的陆正耀这一年来不得不反复解释的问题是,为何愿意杀入这个已然是一片红海的互联网出行领域?
而陆正耀给出的答案是坚持正确的商业逻辑,多花时间研究技术、客户与产品,「在此基础上任何时候都有机会」。
专车B2C的特殊之处
去年7、8月份,凭借叫车软件在出租车市场上积累大量用户的滴滴、快的开始通过接受私家车挂靠做起了专车业务。
这样一个C2C的模式,很快为这两家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私家车辆和全职、兼职司机。
「C2C的模式是简单地把车辆放到平台上,然后让司机也进来。这种服务最大的问题是它的不可控,中国市场其实并不缺少参差不齐的出行服务,而缺少高质量的专车服务。」在神州租车的副总裁臧中堂看来,不同于诸多C2C的平台,神州专车选择了一条B2C的道路,主攻真正的专车服务市场。
据臧中堂介绍,进入专车领域是神州租车的一个既定战略。「从租车到专车是一个从低频消费到高频消费的变化,更是租车产业链的延伸,两者有极大的协同效应。」
只不过,相比Uber、滴滴,神州专车的B2C模式更多被解读为不够共享经济。但神州专车更希望把神州专车的模式放在整个用车市场的大框架下来解读。
「C2C的单次拼车是共享经济,而B2C的用车模式也是共享经济。通过神州租车这样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将近10万辆车提供给全国的顾客使用,促使消费者从买车、养车的传统习惯,向按需租车、按需用车的新思维转变,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了社会总成本,这是B2C的共享。」在臧中堂看来,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B2C还是C2C,需要综合考虑用户体验、社会和法律环境等多种因素。
而陆正耀近期在公开场合表露的经营哲学,「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传统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重资产还是重运营,也不要在乎别人说要干掉、颠覆掉谁。我们就坚持做好用户体验和成本结构,坚持这个商业逻辑,多花时间研究技术、客户和产品,在此基础上任何时候我们都有机会。」
随之而来的表现是,神州专车今年7月拿到了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的A轮融资,两个月后又完成了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的B轮融资,诞生不到1年硬生生地成长为了估值3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0亿元)的企业。
这样一个模式上的差异也被陆正耀定义为神州专车与其他专车平台的最大差异。在他看来,神州专车采用标准化B2C模式,与其他专车的C2C模式不同,能够保持可控的高质量的客户体验。司机经过严格培训、背景审核和健康体检,所以神州专车在司机服务质量和车辆质量方面远优于其他C2C专车。
按照神州专车方面提供的数据,其司机招聘环节相当严格,每辆车都有OBD(车载诊断)系统,对司机驾驶行为进行管控。据了解,神州专车驾驶员面试录取率是1∶8,目前的4万名司机是从30多万面试司机中筛选出来的,这些司机均签有正规劳务合同。这是外界所说的神州专车之「重」,陆正耀也承认从这一点上看,神州专车是重运营。
「C2C通过补贴上量,比较快,B2C在供给前期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但我们已经过了这个点。」按照陆正耀提供的数据,神州专车日均订单量接近30万单,注册用户规模约2000万。
photo via 腾讯科技-神州专车们的重资产模式是可持续的吗?报导
关键词:共享经济 互联网 Uber 滴滴们 商业模式 用户体验 成本结构 C2C B2C 经济规模 神州专车 神州租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