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中国制造”专利为何难“变现”?

Source : 巨亨网新闻中心 (来源:北美新浪) 2015-10-26
“中国制造”每年的商标申请量,长期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但为何少有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美国一项专利交易涉及金额可达数百万美元,为何在中国,每项专利平均交易额仅2万元人民币?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的背景下,关于知识产权商业运营的话题,近来成为资本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知识产权界学术泰斗、中南财经大学吴汉东教授认为,“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富,是构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基础。虽然从数据上看,中国企业获得了不少知识产权专利,但这些专利却没有最大化地发挥价值。”换句话,企业没有很好地通过业化、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方式让知识产权“变现”。
中国知识产权界学术泰斗、中南财经大学吴汉东教授认为,“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富,是构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基础。虽然从数据上看,中国企业获得了不少知识产权专利,但这些专利却没有最大化地发挥价值。”换句话,企业没有很好地通过业化、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方式让知识产权“变现”。
以知识产权商业化为例,吴汉东,这其中包括知识产权运营的转让、许可使用、质押和信托。“如今美国的知识产权交易特别是专利交易,一年所涉及的金额达数万亿美元,一个专利甚至可以达到数百万美元。但是在中国,专利的交易额度非常有限,据我所知,中国专利的平均交易额度仅有2万元人民币。”
从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上看,中国企业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原创性、基础性的发明创造却远远不够,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参与全球交易的能力也不足。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无论是业界、私营部门还是商业组织,还没有建立起高价值的知识产权这个概念。
知识产权的商业运营,必须依靠业支持,企业的深度参与。”业内人士建议,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商业运营,首先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创造和积累专利,或通过运营、收集和购买专利,成为专利的“开发商”。第二步,则是要通过专利交易、许可和转让,成为专利的“交易商”。“一句话,企业只有成为专利的军火商,从储备到交易,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无形财富的最大化。”
南方日报记者 邓翔
photo via GotCredit , cc license.
关键词:中国 知识产权 价值 专利交易 许可 转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