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鸡同鸭讲 美中贸易战解不开的结

SOURCE:中时电子报 杨幼兰 2018年10月01日
美中贸易战正打得如火如荼,而其中最棘手,也最难获得突破的问题之一,就是知识产权。
《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9月30日指出,美国总统川普不断痛批北京松散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说这导致美国每年损失多达6,000亿美元(约18兆台币),而北京却加以否认。
中国大陆政府消息人士说,北京会改善知识产权保护法,以促进创新,并支持产业,但不是在美国施压下才这么做。
这名消息人士说,「北京认为,一切关于强制技术转移,还有窃取知识产权的指控,都是无的放矢」。他并指出,由于双方差异很大,对知识产权问题没有共识,中国对解决不存在的问题无能为力。
从北京的观点来看,原本中国大陆盗版与仿制品猖獗,如今他们在维护知识产权上,已有很大的进展。
而要求外国企业以技术换取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则可追溯到已故中共领导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直到198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后,才加强相关律法
北京说,中国2011年付给美国的知识产权利金从2011年的34.6亿美元(近1,100亿台币),大增为2017年的72亿美元(近2,200亿台币)。
而美国柏克莱法律与技术中心(Berkeley Center for Law & Technology)中国倡议(China Initiative)主任柯恩(Mark Cohen)说,无疑北京在改善保护知识产权上有长足的进步,但并没有化解美国的顾虑。
「美国不信任那制度,那中国政府主宰的制度,还有社会主义的做法,以及『2025中国制造』,」他指出,「他们说的是不同的语言」。
长久以来,外国企业人士不断抱怨,在中国司法保护主义下,取证充满挑战,罚则相当有限,加上对外企「另眼相看」,他们要在大陆主张知识产权困难重重。
例如,「乔丹告乔丹」官司缠讼多年。从2002年起,中国乔丹体育品牌就与耐克商业的Jordan Brand展开争夺商标战。原版的Nike先后10次向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与商标评审委员会控告中国乔丹体育的「QiaoDan」、「乔丹」等商标侵权。
但据《北京商报》与《澎湃新闻》3月报导,因侵权被耐吉告上法院的中国乔丹,后来反告耐吉侵害商标权,并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损失及合理支出30万元(约140万台币)。
身兼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资深顾问的柯恩指出,由于中国司法制度缺乏透明度,令外国企业缺乏信心。尤其是北京2015 年喊出「2025中国制造」,计划到2025 年,中国将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凸显寻求称霸全球高科技制造的雄心,更令外国企业与美国忧心。
华盛顿智库中美研究中心(China-American Studies)亚太国际关系政策专家古普塔(Sourabh Gupta)指出,美中在知识产权上僵持不下,是由于对问题的理解不同。
他指出,依北京看来,它并未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对知识产权的规定,并已更新政策,以符合WTO的规定。然而,对美国来说,问题不仅在于商业间谍活动与窃取私人商业机密,也在于强制技术转移。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争 知识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