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家传真-大陆知识产权的崛起

SOURCE:工商时报 周延鹏ScienBiziP Japan株式会社社长
笔者于2004年4月在上海大学演讲《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初探:一件中国专利将等于或大于一件美国专利的经济价值》,其中述及战略、人才、企业、政府基础环境的不足并试探战略方向,14年后,笔者再观其立法、行政、司法政策及举措,是很殊胜的,而其知识产权申请、诉讼、交易数量及其涉及金额以及中国GDP及进出口金额,亦颇亮眼,例如:
2.知识产权诉讼数量:2017年人民法院一审,二审、再审新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7,242件,审结225,678件(含旧存),其中,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新受理201,039件,审结192,938件,新受理案件中,著作权137,267件,商标37,946件,专利16,010件;2017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复审请求34,123件,受理无效宣告请求4,565件;商标评审案件申请量,2017年为19万余件。
3.知识产权交易数量:2017年中国各类专利转让191,606件,其中发明102,195件,实用新型73,627件,外观设计15,784件;截至2017年底,中国所签订的技术合同367,586项,成交金额为13,424.22亿元,其中,涉及各类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153,040项,成交额为5,550.67亿元,技术秘密合同80,258项,成交额为2,991.27亿元,专利合同15,229项,成交额为1,420.47亿元(发明专利为870.69亿元),生物、医药新品种合同2,653项,成交额为119.7亿元,计算机软件合同51,026项,成交额为852.67亿元;2017年,专利质押项目数4,177项,融资总额720亿元;2016年,商标办理质权登记申请1,410件,融资总额649.9亿元,2017年商标质押登记件数达到1,600-1,700件,金额达700-800亿元;中国仍持续规模买进外国企业的美国专利及其各国专利家族。
4.中国GDP及进出口额: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人民币82.71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6.55万亿元,第二产业为33.46万亿元,第三产业为42.7万亿元;201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人民币27.79万亿元,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进口12.46万亿元,贸易顺差2.87万亿元,其中对美贸易顺差1.87万亿元;2017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0.7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38.5%,其中,出口7.13万亿元,进口3.57万亿元。
前述中国知识产权的申请、诉讼、交易的数量与金额(尚未纳入统计的,如商标转让、著作权转让)以及中国生产总值及进出口金额等数量虽然亮眼,但恐陷入有形资产世界的思维 - 「量变就会质变」,而误以为中国知识产权将因举世傲人的数量而自然会实质改变其质量与价值。质言之,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是以人的脑力活动及专业产生的,它不会因持续增长数量而提升质量与价值,却会加深迷思而持续恶化质量与价值问题,进而忽视专利运营机制问题的严重性,当然也会持续耗费资源申请没有质量与价值的专利,终究使知识产权诉讼及交易成为虚幻,亦增加挑战的困难度。换言之,数量使人欢喜,但数量也使人迷思,亟需专业透析,始有助下对药方,解决病症,恢复健康的知识产权环境。
中国GDP及进出口额所涉及的庞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动能,以及《中国制造2025》及其延伸的各项产业政策的影响力,在历年积累的知识产权各类数量及金额基础上,中国知识产权未来的市场价值及产业发展将享有人类历史未曾有过的机会。若中国跳脱数量迷思、面对问题挑战并发展新的战略与战术,中国知识产权即有机会从知识产权「数量大国」走到知识产权「质量大国」与「价值大国」,进而始有真实力来翻转全球知识产权的赛局,并终结美国呛声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也终结美国藉知识产权而挑起的贸易报复。
倘若中国成就了知识产权「数量」、「质量」与「价值」大国,台日两国的智慧财产也将受冲击,台日两国亟需未雨绸缪,进而享有中国知识产权大国的红利。
关键词:中国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申请量 诉讼量 质量 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