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90秒生产出特斯拉零件 台企「智能制造」新赢家是他!

SOURCE:UDN / 今周刊 / 2018-05-10
71%、30亿元、86400倍,这三组关键数字,藏着台湾齿轮王和大工业导入智能制造的成功方程式。
来到和大位于嘉义大埔美精密机械园区最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在轰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和大副总经理沈千慈(董事长沈国荣之女)透露,过去在台中两班制生产同样产品要56人,现在则只要16人,等于人力少71%,「一人算年薪50万元,一年一条产线人力成本就省2千万元。」
「我们这是精密度非常高的工件,误差超过一根头发直径的10分之1就要剔除,肉眼看不出来,要用非常精密的检验仪器才测得出来。」
导入智能制造不是没有代价,和大在嘉义厂共规画7条生产线,加总软硬件设备、土地和厂房共投资约30亿元。钱好解决,难的是克服机台和机台、机器手和机器手等「八国联军」设备的联机与软硬件整合,和大足足花了一年半时间在台湾系统整合业者协助下才搞定,进入正式量产。
现和大的最新生产线,不过是台湾甚至全球智能制造趋势的缩影。所谓「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其实国际上并没有一致的明确定义。本刊综合采访多位产官学界专家,归纳出智能制造是透过新科技达到跨系统融合,让制造过程中所有信息实时、透明、可视化,同时把老师傅的know-how数字化,企业藉此创新,既可兼顾弹性、质量、交期,又可有效省人力,提升竞争力。
机械业产值创高 跃台湾第3个兆元产业
《富比士》(Forbes)报导指出, 截至2017年7月,全球有43%制造业已导入智能制造,推估2022年,智能制造将带动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成长7倍,5年内,更有潜力在全球创造出上看1.5兆美元的经济产值。
摊开台湾机械公会统计数字,2017年台湾机械业产值一举突破兆元,让机械业成了继半导体、面板后,台湾第三个兆元产业。台湾机械公会理事长柯拔希指出,在全球自动化及客制化的带动下,预期台湾机械业未来每年将维持5%到10%成长,10年内,产值可望达2兆元,靠的正是智能机械和智能制造。
全球首档机器人ETF 6台企入榜 全球第4强
一般谈到工业机器人,直接想到的都是日本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ukawa Denki)、瑞士ABB和德国库卡(Kuka)等国际机器人4大厂。全球首档机器人ETF指数股票型基金ROBO,台湾有6家企业入榜(上银、台达电、亚德客、研华、凌华、东元),仅次于美、日、德,居全球第4。
探查台湾智能制造实力时,发现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创公司原见精机,居然领先全球独家研发出机器人触觉感测皮肤,征服国际知名客户。到了桃园,年营收80亿元的轴承大厂东培工业,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关键零组件减速机悄悄出货,这个技术过去是由日本垄断。目前包括马达大厂东元和卫浴大厂和成等生产在线,都可见到由台湾品牌勤堃取代国际品牌的机器手。
水龙头抛光研磨 勤堃聪明机器手包办
和成的水龙头抛光研磨生产线,经过勤堃与工研院机械所一年多开发,终于在去年初正式导入勤堃机器手及研磨机台,成功取代过去靠老师傅的人力研磨。
「水龙头外型复杂,抛光研磨很多眉角,靠师傅没标准,靠人力可能第一百个质量稳定度就有差,或换一个人可能就抛不出来。」勤堃总经理廖河诚解释。
在工研院协助下,导入其开发的智能化产线抛光研磨系统,透过软件可自动生成机器手加工路径,取代手工研磨和人工教导;整体来说,「人力研磨要5道工序、576秒,导入智能制造,缩为2道工序、270秒,效率提升25%,棱线和曲面效果更佳……。」
采访团队造访智能制造导入佼佼者东培工业,一探其每年投资上亿元、历时两年,让人均产值提升12.3%的秘密。
有52年历史的东培,研发生产的是外型2百年如一日的轴承,「轴承是工业的心脏,所有会动的产品,都要用到它。」东培总经理陈文杰解释,公司设定5年人均产值提升30%的目标,要达标就得靠智能制造。
~详细见原文~
关键词:智能制造 精密机械 Smart Manufactu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