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新:台企转型 须完成三大课题

SOURCE:经济日报 周建宏 2018-04-02
中美贸易战方兴未艾,过去高度依赖「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美国」的台湾企业,恐怕遭受冲击。再加上今年初以来的新兴货币及美元汇率波动,以及民粹主义的兴起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都让台湾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然而,危机也可以是转机。台湾企业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要彻底翻转旧思维,重新打造获利方程式。从日前发布的《2018资诚台湾企业领袖调查报告》,我们从200多位台湾CEO身上,看到三个重要的转型课题:
聚焦资源,找到产业定位:
一、在过去,台湾企业透过专业分工来创造在国际供应链的价值,但是,当供应链转向智能生产模式,这样的供应链却显得太长,造成效率不彰,徒增成本及风险,台商过去的优势,如今却成为劣势。
在全球供应链缩短的趋势下,产业链不断变化,台湾企业要能东山再起,不能沉浸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中,而是应该思考如何跟着产业链的利润池(profit pool)来移动,重新找到在产业中的定位,更贴近市场及消费者,更清楚目标的客户群在哪,才能再次找到企业自身的价值。
整合与并购:
二、在价值链上,台湾企业可能扮演「整合者」或是「关键零组件」的角色,如果是「关键零组件」,企业必须拉高技术门坎,找到产业未来的趋势来进行投资。如果是「整合者」,企业的规模就必须要大、速度要够快。而光靠有机成长(organic growth)不够快,此时,透过并购或策略联盟就是一个优化企业体质的好方法。
企业可透过并购取得国际资源,例如资金、关键技术、品牌通路、管理思维等,并且可以用创新的商业模式对接新科技应用,为企业带来的新成长动能。并购也可启动企业接班及强化公司治理,并整合产业资源互谋其利,加速企业从封闭走向开放,让企业与员工能够进阶成长。
外部创新:
三、推动创新并不是散弹打鸟,要先找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创新能够有目标性且能聚焦,并且整合企业现有资源,才会更容易成功且更有效。台湾企业应该推动外部创新,当既有公司要转型时,只要把外部创新买进去就好。从外部做创新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包袱、没有框架,只要专注在新的产品或服务能否达到产品市场定位,从用户导向、市场导向来设计产品与服务。
在数字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聚焦、整并或是创新,企业都需要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人才。为了吸引数字化的人才,企业需要改造组织文化来支持数字转型,强调跨组织协同,营造出鼓励创新及可容许犯错的氛围,并塑造出友善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培养与发挥创意,才能带动企业的数字化发展,让台湾产业重新站上国际舞台。(作者是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所长暨联盟事业执行长)
关键词:企业 转型升级 供应链 并购 外部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