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骗徒售假货新招 窜改新闻片招徕

SOURCE:星岛日报 2018/01/05
【星岛日报报道】本报继率先揭发骗徒冒充香港海关网上促销「扣关货」后,再发现有骗徒盗用无线新闻节目《新闻透视》片段,配上移花接木的背景图片和字幕,伪造由前主播吴璟儁报道羽绒厂因老板欠赌债而倒闭的假新闻,并植入fb广告中,一折促销原价三千多元的羽绒衣剩货,实际是售卖冒牌衫,以造假手法欺骗消费者,至少逾百人中招。无线表明从无进行相关报道,不排除采取法律行动,吴璟儁则表示不欲响应。
骗徒透过植入假新闻的网络广告连环肆虐,再有多人中伏!大律师陆伟雄表示,若以假新闻推销产品宣传虚假讯息,实属「造假」,涉及欺诈罪,同时违反《商品说明条例》的不良营销手法,属于误导性遗漏,而仿冒其他公司商标及产品,亦涉侵权,促请警方及海关尽快跟进事件。
记者发现,有骗徒近日利用fb广告及设专页促销羽绒衣,版面植入盗用无线电视新闻节目《新闻透视》片段,播放前主播吴璟儁在主持节目,但片段明显经剪辑、消掉声音及自行配字幕,写着「老板好赌,经营不善,欠下银行五千万元跑路,员工三个月没发薪水,低价卖自家工厂羽绒服抵工资,三百元一件大甩卖」,背景画面则移花接木女模特儿展示某品牌羽绒衣,伪造成吴璟儁在报道羽绒厂倒闭的假新闻,页面附上购买连结。
记者点击连结登入后,发现网页展示一则「YALOO亚鹿卷入讨薪风波」的台湾Yahoo新闻连结的搜寻截图,再以红字写上「工厂倒闭,老板欠债平卖羽绒服」,并附上一幅Yahoo台湾奇摩销售网店截图,显示店名为「YALOO亚鹿潮流馆」,将原价三千八百八十八港元的羽绒衣,以员工价三百港元疯狂降价出售,声称只为换回血汗钱。
不过,记者多番在网上搜寻「YALOO亚鹿」,并没有任何符合搜寻结果,相信该新闻连结和网店截图,全属伪造。网页展示的「YALOO亚鹿」商标和服饰,与内地一家知名羽绒集团「Yalu」(雅鹿)极为相似,网页亦无提供亚鹿公司地址、负责人身分及联络方式,羽绒服来历不明;而标示的原价三千八百八十八元,网店截图显示应为台币,并非港元,变相抬高四倍价钱,疑点重重。
记者尝试点击下单,网页要求顾客以货到付款交易,须在订购表格填上姓名、地址、电话,虽声称有「七天鉴赏期」,可随时退货,惟网页只提供假电邮联络,并没公司地址和电话,消费者追讨无门。
最吊诡是羽绒「海鲜价」,明明写着三百元一件,落单时突变成活动价五百多元;一、两日后,怀疑销路不似预期,又再减至二百元,而有关版面图文不时改头换面,如《新闻透视》片段换上另一位女模特儿,品牌改为「雅鹿」。 另外,网页强调羽绒服只余五百件,显示已有一百七十多人购买,有个别款式已经卖光,但剩余件数并没改变。
本报曾致电内地雅鹿集团查证,该集团董事长秘书澄清公司运作一切正常,并没倒闭。吴璟儁则表示有关节目版权属无线,本身不作响应。
无线电视对外事务科响应本报查询时表明,《新闻透视》近日并没作任何关于羽绒衣厂倒闭之报道,凡未获该公司授权而于网上(包括使用上、下载形式)或以任何方式分享该台之节目或版权作品,不论是否经篡改,均属侵权行为,故不排除采取法律行动。
【星岛日报报道】本报继率先揭发骗徒冒充香港海关网上促销「扣关货」后,再发现有骗徒盗用无线新闻节目《新闻透视》片段,配上移花接木的背景图片和字幕,伪造由前主播吴璟儁报道羽绒厂因老板欠赌债而倒闭的假新闻,并植入fb广告中,一折促销原价三千多元的羽绒衣剩货,实际是售卖冒牌衫,以造假手法欺骗消费者,至少逾百人中招。无线表明从无进行相关报道,不排除采取法律行动,吴璟儁则表示不欲响应。
骗徒透过植入假新闻的网络广告连环肆虐,再有多人中伏!大律师陆伟雄表示,若以假新闻推销产品宣传虚假讯息,实属「造假」,涉及欺诈罪,同时违反《商品说明条例》的不良营销手法,属于误导性遗漏,而仿冒其他公司商标及产品,亦涉侵权,促请警方及海关尽快跟进事件。
记者发现,有骗徒近日利用fb广告及设专页促销羽绒衣,版面植入盗用无线电视新闻节目《新闻透视》片段,播放前主播吴璟儁在主持节目,但片段明显经剪辑、消掉声音及自行配字幕,写着「老板好赌,经营不善,欠下银行五千万元跑路,员工三个月没发薪水,低价卖自家工厂羽绒服抵工资,三百元一件大甩卖」,背景画面则移花接木女模特儿展示某品牌羽绒衣,伪造成吴璟儁在报道羽绒厂倒闭的假新闻,页面附上购买连结。
记者点击连结登入后,发现网页展示一则「YALOO亚鹿卷入讨薪风波」的台湾Yahoo新闻连结的搜寻截图,再以红字写上「工厂倒闭,老板欠债平卖羽绒服」,并附上一幅Yahoo台湾奇摩销售网店截图,显示店名为「YALOO亚鹿潮流馆」,将原价三千八百八十八港元的羽绒衣,以员工价三百港元疯狂降价出售,声称只为换回血汗钱。
不过,记者多番在网上搜寻「YALOO亚鹿」,并没有任何符合搜寻结果,相信该新闻连结和网店截图,全属伪造。网页展示的「YALOO亚鹿」商标和服饰,与内地一家知名羽绒集团「Yalu」(雅鹿)极为相似,网页亦无提供亚鹿公司地址、负责人身分及联络方式,羽绒服来历不明;而标示的原价三千八百八十八元,网店截图显示应为台币,并非港元,变相抬高四倍价钱,疑点重重。
记者尝试点击下单,网页要求顾客以货到付款交易,须在订购表格填上姓名、地址、电话,虽声称有「七天鉴赏期」,可随时退货,惟网页只提供假电邮联络,并没公司地址和电话,消费者追讨无门。
最吊诡是羽绒「海鲜价」,明明写着三百元一件,落单时突变成活动价五百多元;一、两日后,怀疑销路不似预期,又再减至二百元,而有关版面图文不时改头换面,如《新闻透视》片段换上另一位女模特儿,品牌改为「雅鹿」。 另外,网页强调羽绒服只余五百件,显示已有一百七十多人购买,有个别款式已经卖光,但剩余件数并没改变。
本报曾致电内地雅鹿集团查证,该集团董事长秘书澄清公司运作一切正常,并没倒闭。吴璟儁则表示有关节目版权属无线,本身不作响应。
无线电视对外事务科响应本报查询时表明,《新闻透视》近日并没作任何关于羽绒衣厂倒闭之报道,凡未获该公司授权而于网上(包括使用上、下载形式)或以任何方式分享该台之节目或版权作品,不论是否经篡改,均属侵权行为,故不排除采取法律行动。
关键词:新闻片 造假 扣关货 FB广告 欺诈罪
